说着最狠的话股票融配资,收获最伤的心和破碎的关系
不管是干什么职业的,总有脾气大的。一号位(创始人兼 CEO)也不例外。
"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?你 TM 是不是不想干了?"
为什么有些一号位脾气那么大?
原因千奇百怪,比如,有些一号位要求说得模糊不清,反而责怪别人揣摩的不准确。这种都是比较低级的原因了。
本文探讨一个略有技术含量的可能原因:脾气大的一号位,对中高层的学习能力常有不切实际的期望,甚至是妄念。
为什么要强调中高层呢?
因为,这些脾气大的一号位,在对待中基层时非常可能是一副和颜悦色、春风化雨的面孔。一号位对于中基层和中高层的期望是不一样的。而且,一号位经常与中高层近距离工作,也就有了很多发脾气的机会。
为什么一号位对中高层的学习能力容易有不切实际的期望?
自我中心,推己及人:一号位作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的创业者,自身通常具备极强的学习压力、学习动力、学习能力。正因如此,他们常常不自觉地以自己为标准,去衡量中高层的学习能力,想当然地认为中高层也应像自己一样,能够迅速掌握新理念、新能力,快速适应新环境。
以自己之长,攻他人之短:一号位认为"是个人就应该会的事",往往是在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,是在自己没怎么刻意训练就已经成为竞争力的领域。比如,对某些人来说公众演讲就是小菜一碟、见大领导心里从来都不怵、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就是个一小时的事情、学个英语就是个轻松愉快的背诵而已、积极主动是在幼儿园就养成的习惯、阅读别人的表情是三岁前就掌握的技能,等等。但是,他们不能理解的是,这些能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生的挑战。遇到别人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,这些一号位就会认为别人是态度问题。通过发点脾气,棒喝一下,就"应该"能解决。
不断变化的期望:企业战略不断调整,一号位的期望也随之频繁变动。一号位期望中高层能够迅速跟上变化的节奏。这种频繁变动的期望,让中高层的学习"失焦"。这种"失焦"也很容易激发出回避和保护机制。
错误的期望:在一号位自己不熟悉的领域,期望他人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工作,这也是产生不切实际期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比如,一个营销出身的一号位,用自己在营销领域非常自洽的逻辑去指导运营或研发领域的工作。
选择性关注,把偶然当必然:例如,当业绩有所增长时,一号位便将这视为中高层学习能力的有力证明,却忽略了团队成员实际上是通过频频犯错,在极大的运气之下才有这些增长。这种选择性关注,会让一号位对中高层的学习能力产生片面认知,不断加码,设置不切实际的期望。
等等。
一号位这种对中高层学习能力不切实际的期望,给团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。
挫败与压力:当中高层无法达到一号位的期望时,一号位的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会迅速传递给中高层团队,让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,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,工作效率也大幅降低,免责和推诿会更多的出现。
关系恶化:一号位因失望而变得急躁,不断指责中高层不够努力,甚至通过发脾气来强调自己的要求,还时不时抛出"干不好就走人"之类的威胁。中高层则为了自我保护,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辩护和逃避。一号位为了"不失控",更多进行微观管理:"你就按我说得做就行了",这使得关系愈发紧张。
团队动荡:长期处于高压和不被理解的环境中,中高层在指责与辩护的恶性循环中疲惫不堪。一旦有合适的机会,他们便会选择离开,这对团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。有些离职甚至闹得不愉快,双方反目成仇。同时,一号位也变得越发不敢信任他人。
追根溯源,对中高层学习能力不切实际的期望,甚至是妄念,本质上是一号位对能力成长规律的不了解。
很多一号位试图通过制造学习焦虑来推动成长,希望通过大声斥责去促进他人的"顿悟"。
然而,一号位未曾料到,过度的学习焦虑非但不能促进中高层的学习成长,反而成为了他们学习成长的障碍。
对于成年人而言,克服学习焦虑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。在一个有业绩压力的组织环境中,克服学习焦虑是难上加难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害怕暴露不足:中高层在职场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地位,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面子、形象,害怕暴露不足。
学习方式固化:中高层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和节奏,且已经逐渐固化,要马上切换成另一种方式和节奏,是一件令人畏惧的事。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,他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做了不再试图改进的决定。他们不是没有试过,而是试过不仅无果,而且还影响了自己优点的发挥。
时间和精力有限:中高层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,能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精力有限,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学习焦虑。即使一号位还在那里不断用鞭子抽打他们,他们也不愿意去改变。
于是,事与愿违,一号位经常是说着最狠的话,收获最伤的心和破碎的关系。
而且,中高层还会集体把个人无法学习成长、团队氛围差的后果归咎于一号位的脾气大。
一号位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呢?以下是一些建议:
提高识人用人的水平,用人之长: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而俗套。但是,这句话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,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感悟,再加上机缘的眷顾,才能自我突破。但是,如果能够自我突破,回报率也是很高的。
理性看待学习成长的速度:不要高估三个月可能发生的变化(从而有不切实际的期望),但不能低估三年可能发生的变化(从而失去希望)。中高层一般不会比中基层学得更快。你没发现,小孩都比大人学得快吗?但是,他们也不是不能学习和变化。
果断处理不合适人员:对于不适合的人员,不要试图通过发脾气来促使他们改变。而应以成熟、理性的态度面对,通过换岗或换人等方式解决问题。毕竟,有些能力,如冲突处理、系统思考等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。与其教鸭子上树,不如直接找一个猴子。
提高对组织能力的认知:公司需要的是能为客户增加价值的组织能力,而个人能力只是组织能力的一部分。缺乏这个认知的一号位,很容易在中高层个人能力上过分期待、过分用力。他们也不容易理解"一帮平凡人做出非凡事"背后的深刻道理。
营造安全的团队学习氛围:一号位要勇于展现自己的不足,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学习的热情,从而带动整个团队。当团队成员看到一号位都能自嘲和展现脆弱的时候,也会更愿意进入学习区。
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保持谦逊:一号位在不熟悉的领域,更要避免因自身的认知局限而对中高层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。可以引入外部专业人士,更客观地评估中高层的能力和工作进展。
等等。
总而言之,脾气大的一号位,要注意反思自身对他人学习能力的期望,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,更有智慧地带领团队不断成长。不然,总是带着坏脾气工作,经常"虎躯震怒",不仅伤人,还会害己。
注意,这不是说一号位一点脾气都不能有。偶尔策略性地用点情绪,也是一号位重要的能力;但是,不能把发脾气变成家常便饭。
当然,脾气大绝不仅限于一号位。所有能力强的人,都容易落入这一陷阱。
那些能干而又脾气大的高管股票融配资,也经常是对能力成长的规律缺乏理解,有不切实际的期望,还经常用自己天赋去 PK 别人的短处。